1月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依法加强对黄帝陵的保护和管理,彰显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条例》共5章31条,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新时代下,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有助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感与影响力,既能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进而实现其对民族、国家的高度认同;还能进一步赓续民族根脉、提升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帝陵的重要论述
10月23至24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姚靖江一行,来黄陵县调研《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黑树林一同调研,并主持座谈会。
10月15日,陕西慧源文化虔诚拜祭,缅怀始祖功德,感念始祖泽惠,传承中华文明。陕西慧源文化创始人李迎东介绍说:“十几年来,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或者春节前后我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和养树活动,这次我们的主题是‘传承帝陵之魂、造福中国家庭’,希望通过连接到人文初祖,把这份力量和爱传承给自己的子孙。”
10月11日,甲辰(2024)年重阳两岸民祭轩辕黄帝活动在延安市黄陵县举行。来陕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的200余名台湾同胞与大陆的社会各界人士会聚黄帝陵轩辕广场,共同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10月11日,甲辰(2024)年重阳民祭轩辕黄帝活动在黄陵县黄帝陵轩辕广场举行。 陕西省和延安市有关部门领导及各兄弟区县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代表,医疗卫生界,文化艺术界,捐资助建黄帝陵的单位和个人代表,黄帝文化研究知名学者代表以及黄陵县全体县级领导,黄陵县守陵儿女代表等参加民祭活动。
黄帝陵古称桥陵,因沮水由西向东呈U形绕山而过,站在山顶俯瞰,东西皆有河,水似从山底过,故山名曰桥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桥陵。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于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自此后,桥陵之称更为闻名。
黄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溯源、凝心、铸魂’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前来寻根祭祖的人们所表达的,是追根溯源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也是对整个民族文明的崇拜。”苏峰说,“庄严肃穆的黄帝陵将继续见证时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是否退出登录?